87周年 | 鲁迅与木刻版画
今天,鲁迅先生已经离开我们整整87年。我们之所以熟知鲁迅,大多是因为鲁迅著述中的金句,比如“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,只要愿挤,总还是有的”。“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,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”。
当然,鲁迅的成就并非仅限于文学。除了针砭时弊的小说集之外,鲁迅对我国版画艺术也有着卓越的贡献。
齐凤阁先生在为自己编纂的《民国时期版画文献集成》中作序时提到,“新兴木刻”一词最早见于鲁迅撰写的《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·序》中,与之相关联的“新兴版画”则涵盖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鲁迅为导师,以思想激进的木刻青年为主体,以版画创作、展览、出版等为活动方式生成的版画文献。
鲁迅1929年起便开始有计划地介绍外国版画,编印了《凯绥·珂勒惠支版画选集》《引玉集》《苏联版画集》等多种版画集,并亲自为之作序。
鲁迅不仅自费收藏了诸多国家的版画作品,还颇具开创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版画理论,虽然不成体系,但他对新兴版画的表现对象、发展途径、功能、题材、技巧等也有着独特的叙述。
鲁迅还在1931年举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木刻讲习会,培养了我国近代第一批木刻版画家。
作为左翼文化的先锋人物,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可概括为两大主题:一个是思想启蒙,表现底层大众的疾苦与抗争;一个是救亡图存,宣传抗日反侵略,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反帝爱国精神 。
为纪念鲁迅先生为我国版画发展做出的贡献,本文将甄选《民国时期版画文献集成》一书收录的鲁迅先生编纂的木刻作品以及亲自题写的序言,献给鲁迅先生的研究者与忠实读者。
“虽然还没有十分的确证,但欧洲的木刻,已经很有几个人都说是从中国学去的,其时是十四世纪初,即一三二〇年顷。那先驱者,大约是印着极粗的木版图画的纸牌;这类纸牌,我们至今在乡下还可看见。然而这博徒的道具,却走进欧洲大陆,成了他们文明的利器的印刷术的祖师了。”
鲁迅认为,虽然近代版画是作为舶来品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,它的灵感源于却我国古文化的优秀成果。
当然,作为介绍外国版画的启蒙读物,鲁迅也介绍了版画的历史:
十五世纪初德国已有木版的圣母像,原画尚存比利时的勃吕舍勒博物馆中,但至今还未发见过更早的印本。十六世纪初,是木刻的大家调垒尔(A.Dürer)和荷勒巴因(H.Holbein) 出现了,而调垒尔尤有名,后世几乎将他当作木版画的始祖。到十七八世纪,都沿着他们的波流。
《民国时期版画文献集成》编者齐凤阁也曾讲道,古代的复制版画是有分工的,刻工与印工仅复制画稿即可。而现代的创作版画绘、刻、印都由画家本人完成,是复制版画的刻工、印工无法比拟的。
这本《近代木刻选集》便收录了英、法等国的木刻版画作品。
正因为创作版画需要灵感和艺术细胞,现代版画艺术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后便颇具艺术性及本土化特色,将先进的思想、革命的时代潮流、人民大众的生活融为一体。
正如鲁迅作序并收藏的《木刻集》(无名木刻社)序中所言:
新的木刻是刚健分明,是新的青年的艺术,是好的大众的艺术。
1949年,版画家陈烟桥撰写了《鲁迅与木刻》,阐述了鲁迅如何提倡木刻艺术。鲁迅的夫人许广平为其作序,写到了木刻在文学艺术中的独特作用:
唯有木刻,可以继文字之穷,成为组织民众的武器。
《民国时期版画文献集成》
收录的鲁迅编印的版画集
近代木刻选集(一)鲁迅编 朝花社,一九二九年铅印本
弘文
『相关阅读』